中国音响业走向衷败的原因:
一、产能过大,供大于求
其一是产能过大,供大于求。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秘书长金正龙分析,目前的市场表现,从根本上分析,是产能过大,供大于求。音响本身是高科技含量的产品,但整机生产(尤其是组装型企业)的技术要求并不高,进入门槛偏低,这也是当前行业内大量“板凳工厂”、“螺丝刀工厂”存在的原因。
二、缺乏核心技术,创新能力薄弱
其二是缺乏核心技术,创新能力薄弱。有关专家指出,我国单就制造能力和产量上看,已经是世界大国,但是没有核心技术,缺乏自主知识产权,总体上处在音响产业链的末端,并且极易遭遇技术贸易壁垒。尽管中国的光盘产业争取本地化工作已经取得一些进展,如红光高清影碟机诞生了自行制定的标准,但至今没有取得全面突破。
三、大多数企业缺乏现代的经营理念
首先反映在差异化竞争意识不强,产品雷同,经营手段单一。此外价格战竞争手段低下,这几年音响行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,与此不无关系。品牌集中度低,由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缺乏忠诚度,消费者往往把价格作为选购第一依据,这使一些价廉质次的产品畅销,许多有点知名度的品牌反而抵挡不住他们的抢夺,不能发挥价格示范引领作用。
四、音响依然难以成为家庭必需品
大屏幕平板电视对音响消费的拉动效应较为明显。但同时也不可否认,在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的消费排序中,音响消费的普及程度远远落后于 彩电、电冰箱、洗衣机、空调和DVD影碟机等,音响依然难以成为家 庭消费中的必需品。还有,即使从已经拥有了音响家庭的使用情况来看,“音响成摆 设”的现象也相当地明显。在我国已拥有家庭影院音响的家庭中,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 平均每月使用次数仅5次左右。
五、传统音响的消费断层开始出现
据调查,上海传统音响消费中的“断层现象”已开始逐渐地出现,并将在今后几年中对传统音响的销售产生不利的延伸影响。 此外,另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还显示:目前上海音响发烧友的数量仅不到十万名左右,不但在数量上根本无法与1998年 时的近20万名相比,并且在年龄段的分布上比较集中在中年段,“音 响发烧后继乏人”的现象已相当地明显。
● 中国平板音响业:将有望复苏市场
目前“家庭影院”以内销市场为主,据调查,家庭影院的使用率和消费排序较低是家庭影院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——80%以上用户平均每月使用次数仅在5次左右。
● 音响产能过剩整体低迷 2015年将现新机
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发表的《2014年中国音响市场年度报告》预言,从总的形势看,今年音响市场会出现新的生机,一方面是国家把促进消费放在重要的位置,城乡居民收入将提高,会提升市场购买力。另一方面,音响行业不断完善自身,比如改进产品使之更适应市场需求,完善售后服务工作,提升产品的性价比等等。